在生物育种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一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。近日,浙江理工大学农资调研团队展开专访谈,对话行业先锋、走访科研基地,揭开种子自主研发的奋进图景与挑战迷雾。
2025年3月23日,调研团队来到杭州种业集团,与杭州政协委员、种业科研研究院院长汪继华展开深入对话。作为深耕种业领域二十余年的专家,汪继华既肯定了中国种子行业在自主研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,也直指进口依赖、市场乱象等行业痛点。
在调研过程中,实践团队围绕中国种子行业的现状、自主创新的成果、市场销售策略等进行访谈提问并开展问卷调查。实践团团长洪振翔对高端种子胡萝卜依赖进口问题进行深入访谈,以点带面,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、解决市场垄断问题、提升种子质量与优化销售策略来增强国产种子的竞争力。
“我国种子自主率提升,但部分高端蔬菜、花卉种子仍依赖进口,就像芯片被‘卡脖子’。”汪继华在访谈中直指行业痛点。在种子研发的初期阶段,公司与农业科学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。这一合作源于实践中的朴素需求,即在田间地头发现种子问题后,主动向农科院专家求教。农科院专家在实地考察后,将部分研发项目放在集团进行。随着合作的深入,双方逐渐形成了共同研发的模式。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,不仅促进了种子研发技术的进步,也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。
本次调研活动搭建起“高校-企业-政府”三方对话平台,汪继华院长寄语青年学子:“种业创新需要‘板凳甘坐十年冷’的定力,更需要‘敢为天下先’的勇气。”团队指导老师表示,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,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。
推荐阅读:
(正文已结束)